首页鲁迅文集《近代木刻选集(1)》小引①

《近代木刻选集(1)》小引①

admin 08-05 17:48 204次浏览 0条评论

  中国古人所发明,而现在用以做爆竹和看风水的火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他们就应用在枪炮和航海上,给本师吃了许多亏。还有一件小公案,因为没有害,倒几乎忘却了。那便是木刻。

  虽然还没有十分的确证,但欧洲的木刻,已经很有几个人都说是从中国学去的,其时是十四世纪初,即一三二〇年顷。那先驱者,大约是印着极粗的木版图画的纸牌;这类纸牌,我们至今在乡下还可看见。然而这博徒的道具,却走进欧洲大陆,成了他们文明的利器的印刷术的祖师了。

  木版画恐怕也是这样传去的;十五世纪初德国已有木版的圣母像,原画尚存比利时的勃吕舍勒②博物馆中,但至今还未发见过更早的印本。十六世纪初,是木刻的大家调垒尔(A.Dürer)③和荷勒巴因(H.Holbein)④出现了,而调垒尔尤有名,后世几乎将他当作木版画的始祖。到十七八世纪,都沿着他们的波流。

  木版画之用,单幅而外,是作书籍的插图。然则巧致的铜版图术一兴,这就突然中衰,也正是必然之势。惟英国输入铜版术较晚,还在保存旧法,且视此为义务和光荣。一七七一年,以初用木口雕刻⑤,即所谓“白线雕版法”而出现的,是毕维克(Th.Bewick)⑤。这新法进入欧洲大陆,又成了木刻复兴的动机。

  但精巧的雕镌,后又渐偏于别种版式的模仿,如拟水彩画,蚀铜版,网铜版等,或则将照相移在木面上,再加绣雕,技术固然极精熟了,但已成为复制底木版。至十九世纪中叶,遂大转变,而创作底木刻兴。

  所谓创作底木刻者,不模仿,不复刻,作者捏刀向木,直刻下去。──记得宋人,大约是苏东坡罢,有请人画梅诗,有句云:“我有一匹好东绢,请君放笔为直干!⑦”这放刀直干,便是创作底版画首先所必须,和绘画的不同,就在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中国的刻图,虽是所谓“绣梓”,也早已望尘莫及,那精神,惟以铁笔刻石章者,仿佛近之。

  因为是创作底,所以风韵技巧,因人不同,已和复制木刻离开,成了纯正的艺术,现今的画家,几乎是大半要试作的了。

  在这里所绍介的,便都是现今作家的作品;但只这几枚,还不足以见种种的作风,倘为事情所许,我们逐渐来输运罢。

  木刻的回国,想来决不至于象别两样的给本师吃苦的。

  一九二九年一月二十日,鲁迅记于上海

  【注释】

  ①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九年一月二十四日上海《朝花》周刊第八期,并同时印入《近代木刻选集(1)》。

  《近代木刻选集(1)》,朝花社编印的美术丛刊《艺苑朝华》的第一期第一辑。内收英、法等国版画十二幅,一九二九年一月出版。

  ② 勃吕舍勒:通译布鲁塞尔,比利时首都。

  ③ 调垒尔(1471─1528):通译丢勒。德国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作品有木刻组画《启示录》、油画《四圣图》等。

  ④ 荷勒巴因(1497─1543):通译贺尔拜因。德国肖像画家、版画家。作品有版画《死神舞》、肖像画《英王亨利八世像》等。

  ⑤ 木口雕刻:木刻版画的一种。用坚硬的木材的横断面雕刻,特点是精确、细致。

  ⑥ 毕维克(1753─1828):英国版画家。作品有《不列颠鸟类史》并插图、《伊索寓言》插图等。

  ⑦ “我有一匹好东绢,请君放笔为直干”:这是唐代杜甫的诗句。参看本书《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及其注⑧。


哈谟生的几句话① 《近代木刻选集(1)》附记①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