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鲁迅文集关于《苦闷的象征》①

关于《苦闷的象征》①

admin 07-21 21:02 158次浏览 0条评论

  王铸②先生:

  我很感谢你远道而至的信。

  我看见厨川氏③关于文学的著作的时候,已在地震④之后,《苦闷的象征》是第一部,以前竟没有留心他。那书的末尾有他的学生山本修二氏⑤的短跋,我翻译时,就取跋文的话做了几句序⑥。跋的大意是说这书的前半部原在《改造》⑦杂志上发表过,待到地震后掘出遗稿来,却还有后半,而并无总名,所以自己便依据登在《改造》杂志上的端绪,题为《苦闷的象征》,付印了。

  照此看来,那书的经历已经大略可以明了。(1)作者本要做一部关于文学的书,──未题总名的,──先成了《创作论》和《鉴赏论》两篇,便登在《改造》杂志上;《学灯》⑧上明权先生的译文,当即从《改造》杂志翻出。(2)此后他还在做下去,成了第三第四两篇,但没有发表,到他遭难之后,这才一起发表出来,所以前半是第二次公开,后半是初次。(3)四篇的稿子本是一部书,但作者自己并未定名,于是他的学生山本氏只好依了第一次公表时候的端绪,给他题为《苦闷的象征》。至于怎样的端绪,他却并未说明,或者篇目之下,本有这类文字,也说不定的,但我没有《改造》杂志,所以无从查考。

  就全体的结构看起来,大约四篇已算完具,所缺的不过是修饰补缀罢了。我翻译的时候,听得丰子恺⑨先生也有译本,现则闻已付印,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上月看见《东方杂志》⑩第二十号,有仲云先生译的厨川氏一篇文章,就是《苦闷的象征》的第三篇;现得先生来信,才又知道《学灯》上也早经登载过,这书之为我国人所爱重,居然可知。

  现在我所译的也已经付印,中国就有两种全译本了。

  鲁迅 一月九日

  ◇〔备考〕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鲁迅先生:

  我今天写这封信给你,也许像你在《杨树达君的袭来》中所说的,“我们并不曾认识了哪”;但是我这样的意见,忍耐得好久了,终于忍不住的说出来,这在先生也可以原谅的罢。

  先生在《晨报》副镌上所登的《苦闷的象征》,在这篇的文字的前面,有了你的自序;记不切了,也许是像这样的说吧!“它本是厨川君劫后的作品,由了烧失的故纸堆中,发出来的,是一包未定稿。本来没有甚么名字,他的友人,径直的给他定下了,──叫作《苦闷的象征》。”先生这样的意见,或者是别有所见而云然。但以我在大前年的时候,所见到的这篇东西的译稿,像与这里所说的情形,稍有出入;先生,让我在下面说出了吧。

  在《学灯》上,有了一位叫明权的,曾译载过厨川君的一篇东西,叫作《苦闷的象征》。我曾经拿了他的译文与先生的对照,觉得与先生所译的一毫不差。不过他只登了《创作论》与《鉴赏论》,下面是甚么也没有了,大约原文是这样的罢。这篇译文,是登在一九二一年的,那时日本还没地震,厨川君也还健在;这篇东西,既然有了外国人把它翻译过,大概原文也已揭载过了罢。这篇东西的命名,自然也是厨川君所定的,不是外国人所能杜撰出来的。若然,先生在自序上所说的,他友人给他定下了这个名字,──《苦闷的象征》,──至少也有了部分的错误了罢。

  这个理由,是很明白的;因为那时候日本还没有地震,厨川君也还没有死,这篇名字,已经出现过而且发表的了。依我的愚见,这篇东西,是厨川君的未定稿,大约是靠底住的;厨川君先前有了《创作论》和《鉴赏论》,又已发表过,给他定下了名字,叫作《苦闷的象征》。后来《文艺上的几个根本问题的考察》,《文艺的起源》,又先后的做成功了。或者也已发表过,这在熟于日本文坛事实的,自然知道,又把它摒集在一块去。也许厨川君若没有死,还有第五第六的几篇东西,也说不定呢!

  但是不幸厨川君是死了,而且是死于地震的了;他的友人,就把他这一包劫后的遗稿,已经命名过的,──《苦闷的象征》,──发表出来,这个名字,不是他的友人──编者──所臆定的,是厨川君自己定下的;这个假定,大约不至有了不对了罢。

  以上几则,是我的未曾作准的见解,先生看见了它,可以给我个明白而且彻底的指导么?

  先生,我就在这里止住了罢?

  王铸

  【注释】

  ①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三日《京报副刊》。

  《苦闷的象征》,文艺论文集,日本厨川白村著。鲁迅的译本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由新潮社印行,为《未名丛刊》之一。同年十月《晨报副刊》曾断续地连载其中的前两篇。

  ② 王铸:即王淑明,安徽无为人。当时在家乡读书。

  ③ 厨川氏:即厨川白村(1880—1923),日本文艺评论家,京都帝国大学教授。著作除《苦闷的象征》外,还有《出了象牙之塔》《文艺思潮论》等。

  ④ 指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于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上午十一时,厨川白村于这次地震中遇难。

  ⑤ 山本修二(1894—1976):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京都大学教授。当时是厨川白村纪念委员会的负责人。

  ⑥ 指译〈苦闷的象征〉后三日序》,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一日《晨报副刊》。

  ⑦ 《改造》:日本综合性月刊。一九一九年四月创刊于东京,改造社印行,一九五五年出至第三十六卷第二期停刊。

  ⑧ 《学灯》:《时事新报》的副刊,一九一八年三月四日创刊于上海,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四日停刊。

  ⑨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美术家、散文家。作品有《子恺漫画》《缘缘堂随笔》等。他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一九二五年三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⑩ 《东方杂志》:综合性杂志。一九〇四年三月创刊于上海,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停刊,初为月刊,一九二〇年第十七卷起改半月刊,至一九四八年第四十四卷又改为月刊,商务印书馆出版,共出四十四卷。仲云所译《文艺上几个根本问题的考察》载于该刊第二十一卷第二十号(一九二四年十月)。仲云,即樊仲云,浙江嵊县人。当时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后堕落为汉奸。


诗歌之敌① 聊答“……”①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