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鈤(rì 音瑞)
昔之学者曰:“太阳而外,宇宙间殆无所有。”历纪以来,翕然从之;怀疑之徒,竟不可得。乃不谓忽有一不可思议之原质<2>,自发光热,煌煌焉出现于世界,辉新世纪之曙光,破旧学者之迷梦。若能力保存说<3>,若原子说,若物质不灭说,皆蒙极酷之袭击,跄踉倾欹,不可终日。由是而思想界大革命之风潮,得日益磅薄,未可知也!此新原质以何因缘,乃得发见?则不能不曰:“X线(旧译透物电光)之赐。”
X线者,一八九五年顷,德人林达根<4>所发明者也。其性质之奇异:若(一)贯通不透明体,(二)感写真干板<5>,(三)与气体以导电性等。大惹学者之注意,谓X线外,当更有Y线,若Z线等者。相率覃思,冀获新质。乃果也驰运涅伏,必获报酬。翌年而法人勃克雷<6>复有一大发见。
或曰,勃氏以厚黑纸二重,包写真干板,暴之日光,越一二日,略无感应,乃上置磷光体铀盐<7>,欲再行实验,而天适晦,不得已姑纳机兜<8>中,数日后检之,则不待日光,已感干板。勃氏大骇异,细测其理,知其力非借磷光,而铀之盐类,实自具一种类似X线之辐射线,爰名之曰铀线,生此种线之体曰剌伽刻佉夫体<9>。此种物体所放射之线,则例以发见者之名名之曰勃克雷线。犹X线之亦名林达根线也。然铀线则无待器械电气之助,而自能放射,故较X线已大进步。
尔后研究益盛,学者涅伏中,均结种种Y线Z线之影。至一八九八年,休密德<10>氏于钍之化合物中,亦发见林达根线。同时,法国巴黎工艺化学学校教授古篱夫人<11>,于授业时,为空气传导之装置,偶于别及不兰<12>(奥大利产之复杂矿物)中,见有类似X线之放射线,闪闪然光甚烈。亟告其夫古篱,研究之末,知含有铋化合物,其放射性凡四千倍于铀盐。以夫人生于坡兰德<13>故,即以坡罗尼恩<14>名之。既发表于世,学者大感谢,法国学士会院复酬以四千法郎,古篱夫妇益奋励,日事研究,遂于别及不兰中,又得一新原质曰鈤<15>(Ra-dium),符号为 Ra。(按旧译 Germanium <16>曰鈤。然其音义于 Radium 尤惬,故篡取之,而 Germanium 则别立新名可耳。)
一八九九年,独比伦<17>氏亦于别及不兰中得他种剌伽刻佉夫体,名曰爱客地恩<18>。然其辐射性不及鈤。
坡罗尼恩与铋,爱客地恩与钍,鈤与钡,均有相似之性质。而其纯质,皆不可得。惟鈤则经古篱夫人辛苦经营,始得略纯粹者少许,测定分剂及光图<19>,已确认为一新原质,其他则尚在疑似之间,或谓仅得保存其能力而已。
鈤盐类之水溶液,加以铔,或轻二硫,或铔二硫<20>,不生沉淀。鈤硫养四或鈤炭养三<21>,不溶解于水,其鈤绿二<22>,则易溶于水,而不溶解于强盐酸及酒精中。利用此性,可于制铀之别及不兰残滓中,分析鈤质。然因性殊类钡,故钡恒羼杂其间,去钡之法,须先令成盐化物,溶于水中,再注酒精,即生沉淀,然终不免有钡少许,存留溶液内,反复至再,始得略纯之鈤盐。至于纯质,则迄今未能得也。且其量极稀,制铀残滓五千吨,所得鈤盐不及一启罗格兰<23>,此三年间所取纯与不纯者合计仅五百格兰<24>耳。而有谓世界中全量恐已尽是者,其珍贵如此。故值亦綦昂,虽含钡甚多者,每一格兰,非三十五弗<25>不能得。至古篱氏之最纯品,以世界惟一称者,亦仅如微尘大,积二万购之,犹不可得,其放射力则强于铀盐百万倍云。
此最纯品,即鈤绿二也。昨年古篱夫人化分其绿,令成银绿二<26>,计其量,然后算得鈤之分剂为二百二十五。
多漠尔班氏<27>曾照以分光器,鈤之特有光图外,不复有他光图,亦为新原质之一证。鈤线虽多与X线同,而此外复有与玻璃陶器以褐色或革色,令银绿二复原,岩盐带色,染白纸,一昼夜间变黄磷为赤磷,及灭亡种子发芽力之种种性。又以色儿路多<28>皿贮鈤盐(放射性强于铀线五千倍者),握掌中二时间,则皮肤被灼,今古篱氏伤痕历历犹未灭也。古篱氏曰:“若有人入置纯鈤一密里格兰<29>之室中,则当丧明焚身,甚或致死。”而加奈大之卢索夫<30>氏,则谓纯鈤一格兰,足起一磅之重高及一呎。甚或有谓足击英国所有军舰,飞上英国第一高山辩那维<31>之巅者,则维廉可洛克<32>之言也。综观诸说,虽觉近夸,而放射力之强,亦可想见矣。尤奇者,其放射力,毫不假于外物,而自发于微小之本体中,与太阳无异。
鈤线亦若X线然,有贯通金属力,此外若纸木皮肉等,俱无所沮。然放射后,每为被贯通之物质所吸收,而力变弱,设以鈤线通过〇.〇〇二五密里之铂箔,则强率变为其初之四十九%,再一次则又减为三十六%,二次以后,减率乃不如初之著矣。由是知鈤线决非单纯,有易被他物所吸收者,有强于贯通力者,其贯物而过也若滤分然。各放射线,析为数种,感写真干板之力强者,即贯通线也,其中复有善感眼之组织者,故虽瞑目不视,而仍见其所在。
鈤之奇性,犹不止是。有拔尔敦者,曾于暗室中,解包出鈤,忽闪闪然发青白色光,室中骤明,其纸裹亦受微光,良久不灭。是即副放射线<34>,感写真干板之作用,亦与主放射同。盖鈤能本体发光,及与光于接近物体之二性质,宛如太阳与光于周围游星然。其能力之根源,竟不可测。
或曰勃克雷氏贮比较的纯鈤于管中,藏之衣底,六小时后,体上忽现焦灼痕,未几忽隐现于头腕间,不能指其定处。后古篱氏乃设法测其热度,法用热电柱<35>,其一方接合点,置纯铜盐,他方接合点,置含铜盐六分一之锡盐。计算所生电流之强率,知置铜盐处之温度,高一度半。又以篷然测热器<36>,测定〇·〇八格兰之纯鈤盐所生温度,一小时凡十四加罗厘<37>;即一格兰所放射之热,每一小时凡百加罗厘以上也。其光与热,既非出于燃烧,亦无化学的变化,不知此多量能力,以何为根?如曰本体所自发欤,则昔所谓能力之原则者,不得不破。如曰由外围能力而发软,则鈤必当有利用外围能力之性,而此能力之本性,又为吾人所未及知者也。
鈤线亦有与空气以导电性之性质,设有钢板及锌板各一,联以铜丝,两板间之空气,令鈤线通过之,则铜丝即生电流,与两板各浸于稀硫酸液中无稍异。盖鈤线能令气体为衣盎(集于两极间之电解质之总名),分出荷阴阳电气之部分,故气体之作用,遂与液体电解质同。鈤线中之易被他物吸收者,此性尤著。
从克尔格司管阴极发生之恺多图线<38>,及林达根线,及鈤线,若受强磁力之作用,则进行必偏,设与鈤线成直角之方向,有磁力作用,则鈤线即越与磁力相对之左而行;然因鈤线非单纯者,故析出屈于磁力及不屈于磁力之种种线,进路各不相同,与日光过三棱玻璃而成七色无异。鈤线中之强于贯通力者,此性尤著,且因对于磁力之作用,故鈤线之大部分,遂含有荷阴电气而飞运极迅之微粒云。
被磁力而偏之鈤线中,既含有荷阴电之微粒,则以之投射于或物体,亦当得阴电。古篱夫妇曾用封蜡绝缘之导电体,投以鈤线,而确得阴电;又以同法绝缘之铜盐,因带阴电之微粒飞去,而荷阳电。此电气之集积量,每一平方密厘每一秒时凡得4×19-12安培云。鈤线中带阴电之微粒,在强电场时,必偏其进行方向,即在一密厘有一万波<39>的之强电场,则偏四生<40>的许,此勃克雷氏所实证者也。
自鈤所发射微粒之速度,每秒凡1.6×1010密厘,约当光速度之半,因此微粒之飞散,故鈤于一小时所失之能力额凡4.4×10-6加罗厘,与前记之放出热量较,则觉甚微。又从鈤之表面一平方密厘所放射之微粒,其质量亦綦少,计每一格兰之飞散,约需十亿万年。准此,则其微粒之大,应为轻气原子三千分之一,是名电子。
电子说曰,“凡物质中,皆含原子,而原子中,复含电子,电子之于原子,犹原子之于物质也。此电子受四围之电气与磁气之感化,循环飞运,无有已时,凡诸物体,罔不如是,虽吾人类,亦由是成。然飞运迟速,则因物而异,鈤之电子,乃极速者,以过速故,有一部分,飞出体外,而光与热,自然发生,为辐射线。”然是说也,必电子自具物质构成之能,乃得秩然成理。不然,则纵调和之曰飞散极微,悠久之曰须无量载,而于物质不灭之说,则仍无救也。且创原子说者,非以是为至微极小,分割物质之达于究极者乎。电子说兴,知飞动之微点,实小于原子千分之一,乃不得不褫原子宇宙间小达极点之嘉名,以归电子,而原子说亡。
自X线之研究,而得鈤线;由鈤线之研究,而生电子说。由是而关于物质之观念,倏一震动,生大变象。最人涅伏<41>,吐故纳新,败果既落,新葩欲吐,虽曰古篱夫人之伟功,而终当脱冠以谢十九世末之X线发见者林达根氏。
(西历一九〇三年十月《浙江潮》第八期。)
【注释】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〇三年十月十日《浙江潮》月刊第八期,署名自树。鈤,化学元素“镭”的旧译。
<2> 原质:即现在称谓的“元素”。
<3> 能力保存说:即能量守恒原理。
<4> 林达根(W.K.RoCntgen,1845—1923):通译伦琴,德国物理学家。一八九五年,他在研究真空放电管时发现X射线
<5> 写真干板:用玻璃板制作的照相底片。
<6> 勃克雷(A.H.Becquerel,1852—1908)通译柏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一八九五年起研究磷光现象,次年发现铀射线,是科学实验中认识放射性的开端。
<7> 磷光体铀盐:即放射X光的铀盐。磷光体,放射X光的物质。
<8> 机兜:照相机配用的暗袋。
<9> 剌伽刻佉夫体(Radioactive Substance):即放射性物质。
<10> 休密德(E.Schmidt,1845—1921):通译施米特,德国物理学家。发现放射性元素钍。
<11> 古篱夫人(Mme Curie,1867—1934):通译居里夫人,物理学家、化学家。原名 Marie Sktodowska,波兰华沙人,一八九五年与法国物理学家居里(P.Curie,1859—1906)结婚,共同研究放射性物质,先后发现新元素钋和镭。
<12> 别及不兰:Pitchblende 的音译,即沥青铀矿。居里夫妇曾从中提炼出微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13> 坡兰德(Poland):通译波兰。
<14> 坡罗尼恩:Polonium 的音译,即钋,它的放射性较铀强四百倍。居里夫人将它命名为坡罗尼恩,是为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居里于一八九八年七月十八日在法国科学院理科博士学院报告新元素的发现时曾说:“假使这新元素的存在将来能够证实的话,我们想叫它钋,来纪念我俩中一人的祖国波兰。”
<15> 按居里夫人于一九〇七年始从几十吨的沥青铀矿中提得半克左右的纯粹氯化镭,测定镭的原子量为226。到一九一〇年获得纯镭。
<16> Germanium:现在译为锗。
<17> 独比伦(A.L.Debierne,1874—1949):通译德比尔纳,法国化学家。一八九九年他在沥青铀矿中发现放射性元素锕,次年参加居里夫妇提炼纯镭的工作。
<18> 爱客地恩:Actinium 的音译,即锕。
<19> 分剂及光图:原子量和原子发射光谱线图。
<20> 轻二硫:即硫化氢(H2S)。铔二硫,即硫化铵(<NH4>2S)。
<21> 鈤硫养四即硫酸镭(RaSO4)。鈤炭养三,即碳酸镭(RaCO3)。
<22> 鈤绿二即氯化镭(RaCl2)。
<23> 启罗格兰:Kilogram 的音译,即公斤。
<24> 格兰:Gram 的音译,即克。
<25> 弗:Franc 音译的简称,即法郎,法国货币单位。
<26> 银绿二:即二氯化银(AgCl2)。
<27> 多漠尔班(E.A.Demarcay,1852—1904):法国化学家。他于一九〇一年发现化学元素铕,曾为居里夫妇发现的元素镭提出光谱学的证明。
<28> 色儿路多(Celluloid):即赛璐珞,由硝酸纤维素和樟脑制成的一种易燃性塑料。
<29> 密里格兰:Milligram 的音译,即毫克。
<30> 卢索夫(S.E.Rutherford,1871—1937):通译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新西兰。他在研究原子结构和放射性现象方面有重要成就。
<31> 辩那维(Pennires):通译奔宁山脉,在英国北部。
<32> 维廉可洛克(W.Crookes,1832—1919):通译威廉·克鲁克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他在研究真空管内放电现象方面有重要成就。
<33> 密里:Millimeter 的音译,即毫米。
<34> 副放射线:即次级射线。
<35> 热电柱:即温差电偶,一种探测和度量温度的器件。
<36> 篷然测热器:即爆炸量热器,一种测量物体所释放或吸收热量的仪器,用以测定燃料的热值。
<37> 加罗厘(Calorie):通译卡路里,简称卡,热量单位。
<38>克尔格司管(Crookestube)通译克鲁克斯管,即阴极射线管。恺多图线(Cathoderay),即阴极射线。
<39> 波的:Volt 的音译,即伏特,电压单位。
<40> 生的:Centi 的音译,百分之一的意思。
<41> 最人涅伏:集中众人的智慧。
﹝附论说文章﹞
鲁迅先生与镭的发现
文/余天桃
距今一百多年前,居里夫妇首次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这一划时代的殊勋,当时震惊了整个世界,各国纷纷争先报道,在中国,最早向国人介绍居里夫妇及其发现的是鲁迅先生。1903年10月10日,他在《浙江潮》杂志上发表了《说鈤》。在这篇论文中,鲁迅以哲人的锐思和科学家的远见,高度赞扬了居里夫妇的伟大贡献,阐述了科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提出了许多闪耀着唯物主义光辉的精辟见解。
一、鲁迅认为:镭的发现是居里夫妇在实践中勤劬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鲁迅曾说:“第相科学历来发达之绳迹,则勤劬艰苦之影在焉”。镭的发现和提炼与其它科学一样,是居里夫妇长期勤劬劳动艰苦实践的结果。鲁迅在《说鈤》中介绍:1898年7月,居里夫妇从含铋的沥青铀矿中分析出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以夫人生于坡兰德(波兰)故,即以坡罗尼恩(钋)名之。”之后,又于同年12月“遂于别及不兰(含钡沥青铀矿)中又得一新原质(元素)”镭,鲁迅将其译为“鈤”,意为“有巨大的能量,能自发光热,尤奇者,其放射力,毫不假于外物,而自发于微小之本体中,与太阳无异。”
在自然界中镭的含量极其微小,只占地壳原子总数的一百亿亿分之八,在铀沥青矿中也仅占百万分之一,居里夫妇一无先进设备,二无财力,凭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和实干精神,用手工劳动苦战1300天,从八吨铀矿渣中炼出了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还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为225。这一放射现象的划时代发现,使居里夫妇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成功证明了居里夫人的箴言:“若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界。”
鲁迅认为:镭的发现不仅是居里夫妇“奋励图强”“日事研究”勤劬实践的结果,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他在《说鈤》中提到:“多漠尔思(e.a.demarcay,1852——1904,法国化学家)曾照以分光器,鈤之特有光图外,不复有他光图,亦为新原质之一证。”这里说的多漠尔思氏除为居里夫人制造分光器外,还直接为镭的发现作光谱分析和光谱学证明。鲁迅还在文中提到:参于居里夫妇提炼镭的法国化学家独比伦氏(a.l.debierne,1874-1949)亦于别及不兰中得另一种放射性物质锕。居里夫妇在研究镭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工人培蒙、伯第等人的帮助,得到奥地利免费赠送的沥青矿渣。如果没有众人的投入,只靠有限的实验空间和居里夫妇孤军奋战,镭的发现是不可能的。鲁迅文中强调:镭的发现乃“最人涅伏。”即集中众人智慧之谓也。鲁迅不仅阐述了科学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实践,受检验于实践这一真理,还用事实说明了镭的发现这一绽开于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的科学之花,因其植根于丰厚的土壤和依赖于众人的辛勤浇灌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充分体现出鲁迅在早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二、鲁迅认为:镭的发现寓必然于偶然之中,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文明的产物。
科学研究的组织过程始终是社会与经济的新陈代谢总体演变的组成部分。《说鈤》在充分肯定了居里夫妇的丰功伟绩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即:“此新原质以何因缘乃得发见?”镭究竟是怎样发现的?是居里夫妇天才的发明吗?鲁迅曾说过:“科学盛大,决不缘于一朝。”(《坟.科学史教篇》)任何科学的发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科学家闭门造车的结果,科学研究课题的提出,离不开生产发展的需要,科学是应“实业”的需要而发达的,是科学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十九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科学技术的一系列新突破提供了条件,电磁学的发展使电成为动力和照明的新能源,电的广泛应用促使人们进一步掌握其性能、本质和规律,在研究电火花、电孤放电、真空放电过程中发现了电子,从而展现了原子结构的复杂性,特别是1895年x射线的发现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给科学带来了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x射线的来源,镭的发现正是在这种科学、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氛围中实现的,是时代的产物。如果当时没有生产发展提供的条件,没有社会力量的帮助,没有玻璃工业、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沥青矿几千吨的年产量,镭的发现是不可能的。
生产力的发展助产伟大的科学发明,而科学的长足进步又为经济插上腾飞的双翼。镭的发现对原子科学和医学事业的推动证实了这一点。正如鲁迅在《说鈤》中颂其“煌煌焉出现于世界,辉新世界之曙光,破旧学者之迷梦......由是而思想界大革命之风潮,得日益磅薄,未可知也。”正是他对科学上新生事物的礼赞。鲁迅先生还从批判伪科学中揭示了科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本质,他在文章结尾强调了镭发现的作用:“由鈤 线之研究,而生电子说。由是而关于物质之观念,倏一震动,生大变象”经“吐故纳新”,终使“败果既落,新葩欲吐......”鲁迅不仅认识到了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吐故纳新”的规律,也相信它将给思想界带来“日益磅薄”的新景象。
鲁迅在论述镭的发现过程时说,居里“偶于别及不兰中是有类似x线之放射线,闪闪然光甚烈”。即认为镭的发现是带有一定偶然因素的。在当时科学发展和工业发展向科技界提出研究x射线来源的要求后的一段时期内,有一大批科学家“相率覃思,冀获新质”,置身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在这个共同探索中,必然有人要在实践中得出结论,但就自然科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而言,由谁来完成这一重大科学发现是带有偶然性的,镭的发现也证实了这一辩证规律。和居里夫妇同时代的科学家都存在着解开x射线来源之谜的可能性,而“惟鈤 则古篱夫人辛苦经营,始得略纯粹者少许,”居里夫人首先完成这一重大发明的偶然性是在历史的必然中产生的,虽然她在发现镭的过程中表现出科学家超人的智慧和毅力,付出了艰辛的代价,但并不是唯有居里夫妇独具天才。如果没有居里夫妇,人类同样可以揭开x射线来源之谜。
鲁迅联系社会变革的要求和整个时代潮流来辩明镭发现的意义,充分体现出他对科学价值观的认识和领会。
三、鲁迅认为:镭的发现继承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开拓了后代科研的新领域
任何一种创造发明都是前人科研成果的继承和光大,也为后人开拓了研究领域和新境界。基于这种唯物主义的科学发明观,鲁迅提出镭的发现乃“x线之赐”,“x线者,一九九五年顷,德人林达根(伦琴w.k.rontgen,德国,1845——1923)所发明者也”。伦琴在重复阴极射线的实验中,发现了具有“贯通不透明体”的射线,因其未知性而取名为x射线。
x射线是真空放电管内受阴极射线轰击的部位发出的,在发射x射线时还同时出现蓝绿色的荧光,这一现象启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产生荧光的物质都能发射x射线吗?有无不用阴极射线的轰击就可以自动发出天然射线的能源呢?就这样,由x射线而引发的一连串问题“大惹学者之注意,谓x线外,当更有y线,若z线等者”,终于,居里夫妇率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在一定意义上,是x射线的发现决定了居里夫妇研究镭、探索镭的历史必然。鲁迅在文章结尾中总结:“自x射线之研究,而得鈤 线;由鈤 线之研究,而生电子说......虽曰古篱夫人之伟功,而终当脱冠以谢十九世纪末之x线发见者林达根氏”。鲁迅既肯定了居里夫妇的伟绩,也深刻阐述了镭被发现的继承关系。
第二个对镭发现有重大影响的是法国的贝克勒尔(a.h.becquerel,1852—1908),在发现x射线的第二年,“法人勃克雷(现译为贝克勒尔)复有一大发见”,当他将照相底板与铀和钾的硫酸盐复盖在一起时,发现底片上相应于铀盐位置的部分变黑,经过“细测其理”,发现“铀之盐类,实自具有一种类似x线之辐射线”。这是继伦琴后认识放射性的继续,这种从铀化合物中放射出的射线被称为“贝克勒尔射线”。它“无待器械电气之助,而自能放射,故较x线已大进步”。但此射线的来源仍是个谜,于是“尔后研究益盛”,为居里夫妇发现镭奠定了基础,正因为如此,贝克勒尔于1902年与居里夫妇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镭的发现得益于科学的继承,也为后人的研究开拓了新领域。为了使镭尽快得到应用,为发展电子、原子工业,为了征服癌症,居里夫妇献出了历尽千辛万苦价值百万美元仅有一克的镭。1906年彼埃尔.居里猝遭车祸不幸逝世,居里夫人强忍悲痛,以极大的毅力指导她的实验室继续研究,终于将镭的研究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于1907年提炼出纯氯化镭,并精确测出其原子量为226.45。1910年又分析出纯镭元素,验证了其多种物理化学性质,并测定了氡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还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系统关系。这些重大成就使她又于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对世界尤其对法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她的精神和她的研究培育出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在居里夫人第二次获诺贝尔奖的次年,法国科学家格林尼亚(o.grignard,1871-1935)由于发现了格林亚试剂及对有机合成的重大贡献而获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莱纳(i.joliot-curie,1897-1956)女婿约里奥(f.joliot-curie,1900-1958)在居里夫人的言传身教下,以其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和原子嬗变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至今科学界仍传颂着世界上唯一一对获诺贝尔奖的母女的佳话。居里夫人亲传弟子郑大章(1904——1941)在法国求学十五年,1929年入居里夫人主持的镭学研究所,在居里夫人直接指导下从事放射性化学研究,深受器重,成为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他测定了沥青铀矿中镤对铀的放射性比例,从而论证了铀锕系对铀镭系的放射性分枝比值,对居里夫人极为推崇的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1913——),1937年赴法留学期间就曾是伊莱纳夫妇的研究生,1938年曾与伊莱纳合作发现了裂变现象,1946年发现了柚核的三分裂、四分裂现象。是居里夫人的研究为他开辟了成功之路。
鲁迅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说明了镭发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充分体现出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说鈤》乃鲁迅先生的“少年之作”,文中从镭发现的全过程阐释了科学的本质观、价值观和发展观,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但为他后期辩证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成为战斗的唯物论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列宁说:“自然科学方面的最新发现,如镭、电子、元素转化等”,“灿烂地证实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鲁迅的《说鈤》就是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火花的灼射。
参考文献:
《说鈤》鲁迅文集(七) 人民文学出版社
《科学家的甜酸苦辣》 陈浩元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简明自然科学史手册》 解恩泽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科学技术发现发明纵览》 葛能全著 科学出版社
《鲁迅和自然科学》 刘再复等著 科学出版社